首页

妍妍女王视频

时间:2025-05-29 20:30:16 作者:文化中国行丨传统佳节邂逅国潮风 激发“端午经济”新活力 浏览量:56181

  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近期,随着端午假期临近,民俗体验游热度攀升,国潮风引领文化消费新风尚。赛龙舟、包粽子、挂艾草、赏古乐……各地文旅场景不断推陈出新,热气腾腾的“端午经济”成为消费活力升级的缩影。

  端午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。如今,端午习俗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生命力,点燃了民众的消费热情。据旅行平台数据显示,与去年相比,端午民俗体验游的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%,文博游、非遗游、古镇游成为游客出行首选。

  以传统佳节为契机,多地因地制宜,深挖本地传统文化底蕴,推出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,文化游成为拉动旅游市场增长的新热点。

  河面上,锣鼓声、击水声不绝于耳;在岸边,加油声、呐喊声此起彼伏……近几年,蕴含传统文化又凸显竞技魅力的赛龙舟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。端午节前后,各地龙舟大赛接连开桨,越来越多人希望前去“打卡”,体验“百舸争先”的乐趣。

  广东佛山“叠滘赛龙舟”是不少游客最期待的端午节活动之一。据旅行平台数据显示,今年端午假期,佛山整体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67%,酒店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45%,机票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10%,屈原故里湖南汨罗旅游预订订单量也同比去年增长85%。以节为“媒”,各地将“龙舟经济”与旅游业相结合,进一步推动龙舟文化的传承,打造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新名片。

  “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”,端午节正是人们“味蕾寻鲜”的好时机。粽子消费市场近日热闹非凡,青稞粽、海鲜粽、红烧五花肉粽、紫糯栗蓉粽……口味升级、跨界“上新”,不仅折射出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,也承载着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珍视和幸福滋味的追求。

  今年的“国潮”味远不止有粽香。购物平台上,南瓜、荷花、元宝等小巧玲珑的各式香囊琳琅满目,艾草搭配黄金球、祈福卡片制成的艾草花束令人眼前一亮。传统工艺品也与现代时尚交融,打造出独特的“国潮端午”氛围。

  非遗市集也是端午假期的好去处。今年端午节恰逢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,亲子出游比例大幅攀升,端午非遗体验成为家庭旅行的热门之选。包粽子、做香囊、学古画,观看精彩非遗演出,聆听古韵音乐会,穿着汉服沉浸式游览古镇……多彩活动汇集成一场场充满烟火气的市集、游园会,召集游客端午“拾趣”。

  端午假期,入境游热度继续攀升,来中国体验民俗文化被许多海外游客列入旅游清单,国潮文创、非遗体验备受关注和喜爱。随着“即买即退”与入境免签、入境便利化支付等方面的政策叠加,今年端午假期入境游酒店搜索热度超一倍,再次凸显“China Travel”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。

  近年来,“文化大餐”日益丰盛,国潮消费持续火热。“传统民俗正在成为游客旅程中的亮丽风景线。”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,文旅融合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文化体验新场景,“诗与远方”越来越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以端午节为契机,多地将传统民俗有机融入公园、美术馆、古镇等新空间,传统文化、国风古韵被重新激活、演绎,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同时,也将有效推动“端午经济”释放消费活力。(人民网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奥运冠军徐云丽进校园:冀学子践行和弘扬女排精神

从地产行业跨界到农业,看似风马牛不相及,但在黄颖诗看来,这两个领域在深层次上却有着诸多相通之处,“他们都是‘地产’,土地上产出来的价值,只不过房地产是建楼,农业是种养动植物。”

广西田林:采笋比赛庆丰收

在3月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,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、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解读报告时表示,去年新增就业目标是“1200万人左右”,今年将“左右”改为“以上”,体现了党和政府做好就业工作的力度和决心。

中新教育丨最火爆专业成“天坑”,土木专业为何不香了?

吉林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,最近几年,东北振兴的步伐逐渐加快,带动相关产业加速发展,其中,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该省规上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。

新疆喀什:时令蔬菜“鲜”上市 鼓起菜农“钱袋子”

近期,中老边境旅游、边境贸易等活动持续升温,口岸出入境人流、车流、货流快速增长。据磨憨边检站统计,今年以来,该站日均验放出入境人员7800余人次,最高日均验放出入境人员超1.2万人次。

马来西亚总理寄语北大学生:以知识传播促进公平正义

新能源汽车行业表现格外突出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。官方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53.4万辆,同比增长1.6倍。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,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世界份额的60%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